婦科世家—峏山楊
楊曉生
峏山,位于安徽省巢湖市西近五十里地,介柘皋、中焊兩鎮間,各距十五華里,山以字形,故名。今柘皋鎮峏山村﹙原柘皋鎮峏山鄉大楊村﹚即著名中醫婦科世家峏山楊發祥地。
史料記載,峏山楊氏祖籍原本浙江慈溪。先祖楊九州于南宋理宗淳佑年間﹙1240~1250﹚以文學得中進士,授車駕司郎中,任福州知府,后宦游于皖,晚年遂于峏山隱居。自是,后世繁衍日眾,終成巢之望族。九州公五世孫楊廣、楊義,早年追隨朱元璋,廣以軍功得授弘農郡侯,義為昭勇將軍。楊廣之后遷至福州,今巢之楊氏皆為楊義之后。
醫學源流梗介
世醫代傳二十四,一脈相承六百年。有關峏山楊氏婦科的歷史記載,明、清兩朝三部尚書龔鼎孳有謂:“楊氏甲門文章,政事各有所表,見國與邑之史,不絕于書。其不為良相者,猶得為良醫”。清廬洲知府戴汝定稱:“楊氏之醫十有九世,不經其治而死者,病家不能無恨,鄉里也不誚嚷也”。
峏山楊氏婦科源自明昭勇將軍楊義得名醫所傳。清·陳夢蕾《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醫術名流列傳》及著名醫史學家陳邦賢《中國醫學人名誌》楊名遠條均記載:昭勇將軍楊義晚年歸隱,有名醫挾婦科秘訣謁,因命其子師之,盡詳其術,大顯于時,自是世代因襲,傳及于今。根據《楊氏宗譜·指揮公傳略》考證,楊義于明·永樂三年五月初八告老回至原籍,永樂十年九月初六以疾告終,由此得知,楊氏婦科當起源于公元1405~1412年間。
楊義歿后,其兄弟子侄皆以襲蔭策名于時,唯有三子楊澍(字隱真)潛心醫學,晚年又得異書,術臻致神,復善導引術,年一百另四歲,無疾而終。楊澍之孫楊益泰(字挹士)“深得其傳”;益泰子楊拂乾(字戾侯)“醫有能聲,雖年逾古稀而頌顧盈門”;第七代楊枝新(號春臺),曾任衡洲別駕,私恩府同知,“儒而精醫,遠近爭相慕悅,絡繹不絕。”時巢湖縣令狄寬念其不僅為政清廉,練達事物,且以醫術活人無算,特奏呈朝廷,于清乾隆十七年御賜于峏山大楊村東南角建造“節孝祠”,送其母陶太宜人神位入祠致祭;枝新侄楊名遠,字萬里,“潛心醫學,益光祖烈”,曾任巢縣醫學訓科,史稱“凡楊氏醫學,尤以名遠推重”;名遠長子楊淑楨,字雨霖,得家傳婦科秘訣,又隨叔祖楊枝新游南岳衡山“因遇高僧,為廣其醫理,授以內、外方術,使楊氏醫學更增式廓”,其后得中進士,任湖北英山教諭,兼行醫學;第十七代楊化鳴(字映東),撰《醫訓》一卷,首開楊氏婦科理論研究之先河,所創楊氏婦科七方八法,突出楊氏擅用氣藥治血病的臨床用藥之特點,堪稱自成體系;另有十九代楊廷芳(字步鰲,號俊峰),輯先祖臨床治驗,撰《峏山楊氏婦科脈案》一書,對研究楊氏婦科臨床經驗大有俾益;在此之際,有關楊氏婦科的著作尚有《峏山婦科求診便覽》上、下卷(作者待考),是書分經、帶、胎、產、雜證等門,并附有十二經主病、主藥,頗具特色。以上著作不僅對楊氏婦科早期臨床經驗加以總結,更主要的是初步形成了楊氏婦科早期的學術思想。自清代以來,楊氏婦科更是名醫輩出,尤其到了清末民初,楊氏醫名遠及蘇、浙、京、滬,每日至峏山求醫者不下百眾。這個時期,楊氏婦科不僅創制了自己的中藥加工炮制方法,而且創建了楊氏婦科獨特的處方字體,僅峏山楊氏婦科大丸藥就達十余種。在此期間,著名醫家如二十代楊獻淳(字如鐘,號振夫),臨癥絕驗,日診不下百人,史稱“雖沉疴不起,服藥數帖無不奏效如神”,又稱“病婦茍至峏山診視者,后雖不幸而死,其母家亦絕無怨言”;三弟楊獻燾(字肪魯,號柳溪),屢治疑難病癥,《巢縣志》記載其治療奇胎數案。其長年行醫蘇、浙,曾一藥而愈李鴻章夫人之頑疾,隨之治愈李氏幼子之病,李鴻章特書“圣言輒與事情合,天意還須人力為”之聯贈之;二十二代楊裕根(筆者祖父,字植之),博通經史,尤諳歧黃,名著京、滬,早年懸壺上海,專為租界內外籍僑民治病,曾受張作霖之邀,為張氏夫人診疾,并治愈少帥張學良夫人于鳳至之病。遺有《女科精蘊》四卷,所言婦女生理、病理,究夫經、帶、胎、產諸疾,闡述楊氏婦科治療大法,并載有祖傳秘方,詳述祖傳大丸藥的方劑組成及加工程序,可謂條分縷析,頗有發明;再如楊裕根堂兄楊裕寬,臨癥必工陰陽風雨晦明,四時畸重畸輕之氣,以究夫六疾之由來,亦為楊氏醫學之一派;他如楊裕治,主張精研醫學理論,認為“守方不如守理”,“守方者方因方窮,守理者根乎法內,周乎法外”。
清代以來,楊氏醫家逐漸向外拓展,分枝甚廣,遍及合肥、蕪湖、蚌埠、淮南、淮北、宣城等地。其中,以蕪湖、合肥分枝影響為大。如第二十一代楊光淮,字注之,于清同治年間遷至蕪湖,懸壺三十余載,醫名遐邇,至今蕪湖中二街尚有“峏山楊巷”。光淮三子楊裕蕙,字芳田,曾撰有《峏山楊氏婦科臨床醫話》,著重闡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療婦科不孕癥,大大超越了前人溫宮育子的治療法則。裕蕙侄楊佰勛、楊仲書,均為我省近代著名中醫專家,佰勛曾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于中醫理論;仲書于中醫臨床造詣頗深。
楊氏婦科第二十三代楊新吾(楊裕根次子,筆者父親),字應芳,十七歲行醫鄉里,二十歲懸壺合肥,建國后創辦了安徽省第一所中醫聯合診所,先后擔任合肥中醫聯合診所所長、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部主任兼中醫婦科主任、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婦科主任、解放軍第104、105醫院中醫顧問等職,先后當選為安徽省第1、2、3屆省人民代表,合肥市第1、2、3屆政協常委,為峏山楊氏婦科現代學術代表人,曾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應邀參加了毛澤東夫人江青的大會診,生前不僅在省內外享有極高的醫療威望,而且培養了大批中醫婦科人才,堪稱我省現代中醫婦科創始人。
楊新吾四子楊曉生(楊氏婦科第二十四代),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致力于楊氏婦科經驗的發掘和整理,又于八十年代起致力于楊氏婦科系列新藥研究和開發,先后撰寫了《安徽醫家與醫籍》、《楊新吾婦科經驗》、《兒童食補食療手冊》、《驗方治百病》、《望診遵經點注》、《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點注》等著作;率先發表了第一篇系統整理楊氏婦科經驗的專業論文“巢縣峏山楊氏婦科醫學源流極其主要學術思想”,及專業論文近30篇;主持和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先后研制出孕康口服液、孕康糖漿、孕康顆粒、坤寧口服液、坤寧顆粒、產后宮泰顆粒、經痛舒顆粒、肝郁舒顆粒等系列婦科新藥。其中,孕康口服液是我國新藥審批辦法頒布以來唯一的安胎保胎藥,產品被收入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所主持研究的國家中藥三類新藥“坤寧口服液”是國內唯一的具有調經、止血雙重功效的婦科新藥,療效居同類中西藥之首;所主持研究的國家中藥6.1類新藥“經痛舒顆?!笔菄鴥仁准疑陥蟮耐唇浿委熜滤?所主持研究的國家中藥6.1類新藥“暈可定顆?!保駷橹?,是國內唯一獲得眩暈新藥臨床批件的新藥研究項目。在其1990年出版的《兒童食補食療手冊》一書中即出食補食療的概念;現行研制的“化瘀祛斑貼”在祖傳婦科經驗的基礎上,采用現代工藝,通過穴位敷貼,透皮給藥,治療女性黃褐斑,開創了“貼肚皮,去色斑”的新的理念;所研制的纖菏咀嚼片,不用節食,不會導致腹瀉,不要求使用者增加鍛煉,即可達到減肥目的。主持和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先后當選為中華七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安徽省青年聯合會常委、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等職,先后榮獲首屆中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安徽省杰出青年中醫、安徽省十佳青年中醫等稱號。
主要學術思想
有關楊氏婦科學術體系的形成,當以清初楊化鳴首創的“七方八法”,奠定了楊氏婦科的理論基礎。七方,集中反映了楊氏婦科注重氣藥治血病的處方特點。八法,多發他人之未發,如:開血府生血法、產后消導法、產后無根虛氣法等,均為其他婦科專著所不載。但是,上述諸法以胎產病為多,很難反映楊氏婦科學術思想全貌。在此之后,經楊氏婦科后世醫家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大大地豐富了楊氏婦科的學術思想。列舉如下:
一、注重生理特點,倡因時調治,應期投劑。
女子有月經、胎產、哺乳等特殊生理,更因上述生理與各個不同年齡段關系致密,且月經生理又呈周期性變化,為此,楊氏婦科在治療婦科諸疾病的過程中,尤重女性生理特征,積極倡導因時調治,應期投劑的重要性。早在《峏山婦科求診便覽》中,即提出了十二經主病,主藥,乃根據婦女各個生理時期,究夫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變化,從而為臨床辨證提供客觀依據。楊新吾先生曾歸納認為:女子之病,室女、育齡期女性、更年期女子有別,經前、經期、經盡之后各異;抑或胎孕期間,產育之后,血有盈虧,氣有順逆;縱為同一疾病,則又因人而異,因時有別,斷無某方主治某病之說。又謂:調之以時,投劑應期,法因時定,方應期變,是以活法治病,而無呆滯之嫌。
例如對月經病的治療,認為經前沖任血盈,血海欲行,法當疏肝理氣,令其條達,是以帥氣行血;經水在潮,血竇開啟,法當行氣活血,勿令稽留,所謂宿血即行,新血乃生;經盡之后,胞脈空虛,法當健脾益腎,是以后天養先天。以上即根據月經生理的周期性變化而制定的治療大法。在具體的用藥時間上,經前一周投以疏肝理氣。經水既潮,活血調沖,方以當歸、郁金、紅花、丹參、赤芍、懷牛膝、益母草、山藥、枳殼、木香加減。經盡之后,調以健脾固腎湯,方以黨參、炙黃芪、白芍、茯苓、白術、山藥、熟地黃、續斷、桑寄生、陳皮、制半夏加減。除此之外,上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分別側重健脾益腎、疏肝理氣、滋水涵木等。
二、謹守病機,創二聯、三聯療法。
女子屬陰,以血為本,以氣為用,因有月經、胎孕、產育等生理,因數脫血而通常表現為有余于氣,不足于血。根據這個特點,楊氏婦科認為,婦科病的病理機制以本虛標實最為多見,往往表現為虛實夾雜。大體,虛則當補,實則瀉之,唯有虛實夾雜之證最為掣肘。補虛有礙于實,瀉實則犯虛虛之戒,更何況女子在不同的生理時期調治有別,為此,楊氏婦科臨證之中每以兩個或三個方劑迭次遞進,或相互交替使用,從而獨創了二聯療法,三聯療法。
二聯療法、三聯療法的創立,其實是建立在因時調治,應期投劑基礎之上,計有調經二聯法﹙含經前、經期二連法,經期、經后二聯法﹚、調經三聯法﹙含治肝三聯法、溫經三聯法、清熱三聯法﹚、治不孕三聯法、痛經二聯法、帶下二聯法﹙含白帶二聯法、赤白帶下二聯法、黃帶二聯法﹚等等。
試舉治療白帶二聯法為例:白帶,多責于脾虛失運,不能攝津,是以脾陽不溫,濕濁不化,注于下焦,客于胞脈而為病。究夫病機,脾虛為本,濕客為標,況且陰霾不散,濕邪粘著,實難劫之。二聯療法治療白帶即先以分利化帶為用﹙車前子、澤瀉、薏苡仁、山藥、茯苓、白術、陳皮、制半夏、香附、炒小茴﹚,復投健脾固腎湯。前方分利化濕,激濁揚清;后方則因本虛而設。二方交替遞進,一利一固,一固一利,勢若搖樁拔楔,效如桴鼓,尤其適應于病程較長,體質較差的患者,且以寒濕證為主的患者。
三、立方守法,執簡馭繁。
謹守病機,辯證明晰,隨之處方遣藥最為關鍵。楊氏婦科認為,婦科病的病理機制主要在于有余于氣,不足于血,因而尤其重視理氣藥的運用,所謂氣行血行,氣滯血凝,氣有一吸之不痛,則血有一息之不行,他如臟腑之虛餒,血定難旺生。在處方立法上,則根據臟腑生理及生理機能為順作為處方用藥之大法,每能收到執簡馭繁的功效。
例如,活血調沖飲是楊氏婦科調經基礎方,方中當歸活血和血,郁金兩開氣血之郁,紅花活血調經,三藥合用,則有和血調沖之功效;牛膝活血化瘀,導瘀下行,山藥健脾,益母調經,枳殼、木香行氣帥血,全方共合行氣活血,調理沖任的作用。如經量過多,則加荊芥炭、炮姜炭、茜草根,經血過少加熟地、阿膠,虛寒經痛佐以制附片、香附、小茴,氣滯血瘀又伍澤蘭、蘇木。以上即根據胞宮的生理特征,以去瘀生新,引血歸經為立方之大法。所謂:守之以恒,不惑于變,每可事半功倍。
再如,對妊娠諸疾治療中的處方立法。認為,胞脈系之于腎而隸屬陽明,腎氣不固則有滑胎、墜胎、流產、早產之慮;脾胃失調,則因胎氣上逆而致惡阻;更可因為后天不充以致胎萎不長。故此,所擬保胎無憂散,方由金毛狗、菟絲子、黨參、炙黃芪、續斷、桑寄生、烏梅肉、砂仁等組成,主治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妊娠惡阻、妊娠水腫等病,基本方不變,隨證加減,是以獨守脾腎。
醫學成就舉隅
楊氏婦科對婦科疾病的治療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建樹頗多,上文可見一斑。再如對不孕癥的治療,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健康報》曾以較大篇幅報道了楊新吾先生的治療經驗,一時全國各地來人、來信求診者絡繹不絕,尚有華裔遠自美國、加拿大等地前往求診者。此外,楊氏祖傳治療妊娠子癇及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秘方等均收載于安徽省衛生廳主編的《安徽民間單、驗方集》。又有保胎無憂散治療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潤玉膏治療盆腔炎、宮頸炎、陰道炎等,均在有關文獻中刊出。尚有土木丁丹消癌湯治療宮頸癌,香砂姜炭飲與桃桂五靈丸治療慢性盆腔炎、陳舊性宮外孕等,均功效顯著。
土木丁丹消癌湯,是楊新吾先生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承擔的宮頸癌治療研究課題中歸納總結出的經驗方,方由土茯苓、木通、車前子、丹皮、萆薢、天丁、金銀花、石菖蒲、芡實、鬼饅頭、生甘草等藥組成,經近十年,數十列患者臨床觀察效果顯著。然而,上述臨床原始資料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均已散失,好在安徽中醫學院張笑平老師曾輯臨床驗案一則,整理后刊登于《江蘇中醫雜志》﹙1964年第11期﹚。
香砂姜炭飲與桃桂五靈丸治療慢性盆腔炎、陳舊性宮外孕,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健康報》均有過報道。前方由香附、砂仁、姜炭、陳艾炭、烏藥等藥所組成,后方由熟附片、姜炭、五靈脂、桃仁、陳艾炭、肉桂、小茴等藥組成,充分體現了楊氏婦科臨床用藥的特點。
系列新藥研究
如果說,楊氏婦科近七百年的家學傳承是傳統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豐富,那么,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楊氏婦科第二十四代傳人楊曉生所從事的楊氏婦科系列新藥研究,則是用現代方法,揭示了楊氏婦科的科學內涵。
根據楊氏婦科經驗方研制而成的婦科系列新藥計有孕康口服液、坤寧口服液、產后宮泰顆粒、經痛舒顆粒、肝郁舒顆粒等,涵蓋了婦科胎前、產后、血證、痛證、雜證等多個領域。這種以一家學說,研究如此眾多的新藥,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絕無僅有,堪稱國內中醫婦科及其新藥研究之典范。努力研究和開發楊氏婦科系列新藥,不僅是對楊氏婦科這一祖國醫學寶貴遺產的繼承和宏揚,同時對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列舉如下:
孕康口服液:
功能主治: 健脾固腎,養血安胎。用于腎虛型,氣血虛弱型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
用法用量: 1日3次,1次20ml。
藥理試驗結果表明: 本品可以抑制離體大鼠子宮和家兔在體子宮的收縮活動,并能拮抗由催產素和乙酰膽堿誘發的大鼠離體子宮或家兔在體子宮的收縮增強作用,而且有較好的量效關系,其作用與烏雞白鳳口服液相似。此外,孕康口服液能促進未成年雌性大鼠的卵巢和子宮的發育,使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升高;對卵巢的卵泡發育、黃體生成和子宮內膜的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提示有調經以及促孕作用。
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經痛舒顆粒灌胃給藥,對小鼠的毒性很小。給藥后動物表現為活動減少、安靜,其他未見異常,最大給藥量為182 g生藥/kg。為60kg成人用藥量的168倍。
長期毒性試驗結果表明:孕康口服液104.8、52.4、和26.2生藥/kg(分別相當于臨床用量的52、26和13倍),灌胃給藥,連續6個月,對大鼠一般表現、體重增長、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臟器系數等均無明顯影響。組織病理學檢查未見藥物相關性改變。表明孕康口服液在規定劑量范圍內長期服藥無明顯毒性。
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結果表明:本品不呈現致突變和紡錘體毒性。
臨床試驗結果表明: 采用隨機,雙盲,多中心,西藥黃體酮平行對照,結果表明,孕康口服液對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的保胎率為97.4%,黃體酮保胎率為80%。
備注: 中藥三類。本品于1992年9月28日獲衛生部頒發的新藥證書(批號:(92)衛藥證字Z-64號)和新藥生產許可證,產品已轉讓江西銅鼓制藥廠(現江西濟民藥業有限公司)及浙江亞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該項目已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并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94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96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產品已連續10年單一產品年銷售收入超億元。
該產品目前有口服液、糖漿、顆粒劑三種劑型,產品已列入2010版《中國藥典》。
孕康糖漿:
功能主治:同孕康口服液。
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20ml,2周1個療程。
備注: 中藥四類。該項目已于1999年1月12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證書(批號:(1999)Z-29號)和新藥生產許可證,產品已轉讓安徽巢湖正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現上海海虹集團巢湖今辰藥業有限公司)。
坤寧口服液: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氣,調經止血。用于氣滯所致的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崩漏等。
用法用量: 經期或陰道出血期間服用。1日3次,1次20ml。
藥理試驗: 本品具有縮短小鼠出血和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活酶時間、抑制纖溶過程等顯示止血作用。能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變性,增加子宮血流量,升高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有抗炎、平滑肌松弛作用。
臨床試驗: 經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國家婦科臨床基地研究結果表明,本品對月經過多患者月經量的調節療效顯愈率82.2%,有效率93.1%;對經期延長患者行經時間的調節療效顯愈率77%,有效率93%;對月經周期的調節療效,顯愈率70.3%,有效率83.2%。提示本品具有調經止血雙重功效,且療效居國內同類中西藥之首。
備注:中藥三類。該項目已于2001年2月5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證書(批號:國藥證字Z2001ZL0023)和新藥生產許可證,產品已轉讓煙臺榮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并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坤寧顆粒:
功能主治: 同坤寧口服液。
備注: 中藥9類,已于2005年6月20日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證書及新藥生產許可證(證書編號:國藥證字:Z20050289),產品已轉讓合肥立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產后宮泰顆粒: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止血。適用于產后惡露不盡血瘀證。
藥理試驗: 產后宮泰顆粒能明顯縮短小鼠的凝血時間和出血時間;明顯縮短大鼠血漿復鈣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前者反映內源凝血系統,后者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1),而對纖溶蛋白降解產物無明顯影響,說明其凝血作用的發生與促進內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過程有一定關系。
大鼠離體子宮及家兔在體子宮實驗表明,所用劑量主要提高大鼠子宮平滑肌收縮的張力,其次是收縮幅度,對頻率則無明顯影響。這些作用與其主治產后崩中漏下,惡露不盡相一致。
雌性大鼠性器官和性激素實驗表明,短期給藥對子宮和卵巢的重量無明顯影響,雌二醇水平雖有升高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包括孕酮在內產后宮泰顆粒無明顯的作用。
對腎上腺素+冰水刺激所致的“血瘀”證大鼠,高劑量組可降低模型組升高的全血比粘度、血漿粘度和紅細胞壓積,說明其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產后宮泰顆粒小鼠一日內多次灌胃給藥的最大耐受量>60g·kg-1·d-1,按成人體重60kg計算,為臨床用藥的300倍。
長期毒性試驗結果表明,產后宮泰顆粒大鼠連續灌胃給藥4周,兩個劑量組分別為10 g·kg-1·d-1和5 g·kg-1·d-1,正常對照組用等量蒸餾水。結果發現對大鼠的體重增長、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及臟器系數均無明顯影響,個別數據在生理范圍內波動,無特殊意義。病理學檢查,給藥對實質臟器無藥物性損害,亦未引起其它器官病變?;謴推诘那闆r基本相似,未見蓄積性毒性表現。
給藥時能夠縮短血液凝固時間,這與藥效學試驗一致,亦與其主治相吻合。
生殖毒性試驗結果表明,正常昆明種小鼠,從妊娠后期(第15天)開始到泌乳期結束(分娩后第28天)給母鼠灌胃給產后宮泰顆粒(27.5g生藥/kg和13.75g生藥/kg),對小鼠晚期胚胎、分娩、泌乳及子代小鼠生長發育、神經系統、血液學檢查、重要臟器的臟器系數和病理學檢查等均未發現明顯的毒性作用。
臨床試驗: 采用隨機,雙盲,多中心陽性藥﹙新生化顆粒﹚平行對照,結果表明,產后宮泰顆粒對產后惡露不絕的止血療效痊顯率71.25% 、有效率93.44%;中醫證候療效痊顯率76.88% 、有效率95.00 % 。對流產后陰道出血的止血療效71.88% 、有效率92.71%;中醫證候療效痊顯率77.08% 、有效率93.75 %。
備注: 中藥6類。2001年6月13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臨床研究批件(批件號:2001ZL0023)。2005年2月23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該產品目前已完成新藥生產注冊及生產注冊審評補充意見申報工作。
經痛舒顆粒:
功能主治: 溫經化瘀,調經止痛。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經前或經行小腹冷痛,癥兼月經退后,量少,色黯多塊,畏寒,手足欠溫,甚則冷汗淋漓,惡心嘔吐等。
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1袋。2周1個療程。
藥效學研究表明:本品能顯著減少前列腺素F2a,或縮宮素所致的大鼠、小鼠扭體反應動物數和扭體次數,降低血漿和子宮內前列腺素F2a含量;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的足腫脹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減少冰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扭體次數,降低血瘀證大鼠血漿粘度和紅細胞壓積,能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大鼠離體子宮收縮,并能拮抗前列腺素F2a或縮宮素所致的大鼠離體子宮收縮活動的增強。
急性毒性試驗表明: 經痛舒顆粒以(2.275g生藥/ml)0.4ml/10g體重灌胃給藥,24小時給予2次,7天內無一動物死亡。最大給藥耐受量為182g生藥/kg。為60kg成人用藥量的168倍。
長期毒性試驗表明: 經痛舒浸膏7.5、22.5、67.5g生藥/kg(分別相當于臨床成人用量7、21、63倍),每日一次,連續灌胃給藥13周,對大鼠一般表現、體重增長、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臟器系數等均無明顯影響。組織病理學檢查未見藥物相關性改變。表明經痛舒顆粒在所給劑量內長期用藥無明顯毒性。
臨床試驗: 采用隨機、雙盲、多中心、月月舒痛經寶顆粒平行對照。結果表明:經痛舒顆粒止痛療效愈顯率80.65%,總有效率93.85%;疼痛強度療效愈顯率78.30%,總有效率95.90%;中醫證候療效愈顯率39.30%,總有效率90.03%。
備注: 中藥六類。該項目是我國新藥審批辦法頒布后第一個申報的痛經新藥。該項目已于2003年5月29日獲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臨床研究批件(批件號:2003L01905)。2006年12月20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4 1 00449835。
該項目已于2014年5月進入國家藥監局新藥生產注冊審評階段。
肝郁舒顆粒: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理氣和中。主治婦女經前期緊張綜合征。使用于肝氣郁結所致的經前乳房脹痛,胸脅脹滿,煩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夢等。
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1袋,2周1個療程。
藥效學試驗結果表明: 本品能使已烯雌酚引起雌性大鼠高雌激素水平模型升高的平均陰道上皮脫落細胞的角化指數降低,血清E2、P、PRL水平下降,子宮卵巢指數等降低,使子宮、卵巢、乳腺,大腸等有關臟器病理學變化有一定改善。此外,有一定的鎮痛作用,降低ip冰醋酸、縮宮素引起的扭體反應,提高熱板鎮痛試驗的痛閾百分率;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降低小鼠的自主活動數,增加戊巴比妥鈉閾下劑量小鼠的入睡百分率;對家兔正常在體子宮的收縮活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拮抗縮宮素引起子宮收縮活動的興奮,使收縮頻率、幅度和活力均降低。
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 肝郁舒顆粒小鼠一日多次灌胃的最大給藥量為480克生藥/kg,按成人60kg,日用生藥重76g計算,為臨床用藥的380倍;肝郁舒顆粒大鼠一日多次灌胃的最大給藥量為240g生藥/kg,為臨床用藥的190倍。
長期毒性試驗結果表明: 肝郁舒顆粒68g生藥/kg·d-1,34g生藥/kg·d-1和17 g生藥/kg·d-1(分別相當人用量的54倍、27倍和13.5倍),連用24周,動物外觀體征,活動行為,攝食,糞便等未見異常;血液學和肝腎功能等各項指標及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臟器系數給藥組與正常組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性。病理學報告證明,本品對大鼠實質臟器(心、肝、腎、腦)無毒性損害,也不引起內分泌(甲狀腺、腎上腺、胰腺)、免疫(胸腺)、消化(胃、腸)、生殖(卵巢、子宮、睪丸、附睪、前列腺)等其他器官病變。
備注: 中藥6類(原中藥三類)。該項目2004年11月23日獲國家藥監局頒發的新藥臨床研究批件(批件號:2004L04338)。2010年5月19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專利號: ZL 2007 1 0030695.8。
該項目已于2008年6月轉讓回音必集團浙江亞東制藥有限公司,目前Ⅱ期臨床試驗已結束,Ⅲ期臨床正在進行中。
暈可定顆粒:
功能主治: 豁疾開竅,熄風定眩。主治痰濁中阻,風痰上擾所致的眩暈,惡心嘔吐,視物旋轉,耳鳴耳聾,不能站立,甚則昏仆等。適用于耳源性眩暈,頸源性眩暈見有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 1日3次,1次1袋,開水沖服。
藥理試驗結果表明: 暈可定顆??蓽p少眼球震顫次數;改善耳蝸組織病理學的變化;延長硫酸銅和順鉑致家鴿嘔吐潛伏期,并能減少硫酸銅所致的家鴿嘔吐的次數;可明顯縮短小鼠入睡潛伏期,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的次數;降低腹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結論:暈可定顆粒對梅尼埃病有一定的對抗作用。
毒理試驗結果表明:
1、急性毒性試驗:小鼠ig給藥,暈可定顆粒的最大耐受量為312g/kg;小鼠ip給藥,暈可定顆粒的最大耐受量為260g/kg。
2、長期毒性試驗:暈可定顆粒(20、40、80g/kg)每日1次ig給藥,連續13周,用藥6、13周時和停藥后2周,處死動物,作有關指標檢測。結果表明,暈可定顆粒對大鼠的一般狀況及尿液有關指標,主要血液學和血液生化學指標,有關臟器系數及臟器病理組織學檢查均無明顯影響。實驗結果提示,連續用藥13周及停藥后2周,受試藥對大鼠無明顯的毒性反應及遲發性毒性反應。
臨床試驗結果表明: 采用與甲磺酸培他司丁隨機雙盲多中心平行對照,暈可定顆粒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比較,眩暈程度(歐洲眩暈量表評分,EEV)比較,組間無顯著差異;眩暈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組間無顯著差異;中醫證候療效比較,組間有顯著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臨床癥狀療效分析,頭暈目眩、惡心嘔吐消失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其他臨床癥狀改善程度、消失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備注: 該項目是楊曉生先生所主持的唯一非婦科臨床新藥。于2007年10月31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目前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適應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下一步擬增加暈可定顆粒治療梅尼埃病的Ⅱ期臨床試驗,以期充分體現暈可定顆粒的臨床價值。
該項目是國內唯一獲取新藥臨床批件的眩暈治療新藥。
結語
楊氏婦科肇自明初,歷延明、清、民國,至今業已二十四代,近七百年之久。期間,史載著名醫家數十人,見載于《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醫術名流列傳》、《中國名醫人物誌》、《江南通志》、《廬州府志》、《中國文化世家》、《安徽科學技術史稿》、《中國文化世家·江淮卷》及《安徽衛生志》等歷史及現代史料,根據楊氏婦科經驗開發的婦科新藥已有5項,增加新劑型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其家學源遠流長,自成體系,獨樹一幟,不僅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醫學及文化內涵,并得以現代科學研究和認證。努力發掘楊氏婦科醫學遺產,不僅是楊氏后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應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使之不斷發揚光大,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